声音、说话技巧和听觉在人际交流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。 如果没有它们,我们该怎么办呢? 想想看,要是我们口不能言,耳不能闻,那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! 不论是表达想法和创意,还是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感受、情绪和渴望,似乎都难以实现了。 可尽管如此,听障人士仍然能够与周围的人交流,甚至能感知到他人的情绪。 这听起来似乎让人难以置信,但这就是事实。 我曾听他人讲过一个实验,该实验中,有两名参与者试图彼此交流。 而这次互动的特别之处在于,其中一人(我们称其为甲)患有听力障碍。 甲和乙待在同一个房间里,甲被蒙上双眼,乙先读了一个笑话连篇的趣味故事,接着又读了一个悲惨的故事。 当被问及感受时,甲的反应出奇地准确,这人先是感知到了一些开心的情绪,紧接着是悲伤的情绪(请记住,甲被蒙上了双眼,所以看不到乙的表情,无法受表情影响)。
人们再尝试用录音重做实验,结果却失败了。 这一次,甲无法对录音中的情绪色彩形成自己的看法。
虽然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,但我们预期第二次实验会取得成功。 然而最终,甲还是什么都感觉不到。 根据这个实验,我的一位朋友推测,人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声波,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别样的声波,有助于传递说者的感受。 这种别样的声波能够被听障人士感知,但无法用电子设备记录下来,因此听障人士无法通过音频录音感知到。 如果这个假设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到证实,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观众觉得现场演出不同于电视转播。 比起观看演出视频,剧场里的观众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。 这一假设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面对面的交流中,人声的影响力比在电话交谈中的更大,或者为什么学生会觉得在大学礼堂里的现场讲座比线上讲座更有趣。
您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? 区别在于声音还是听觉干扰? 欢迎发表评论,分享您的观点和/或您自己的实验!
Memo